“跪着的政权,是守不住国土的。”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叙利亚南部的局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南部】
据叙利亚国家通讯社报道,本月14日,以军对叙南部苏韦达省多地发动空袭,目标包括坦克车队与军事设施。叙利亚方面随即发声,要求其他国家不得“干涉叙方内政”。
以军之所以空袭叙利亚,还要从不久前的一桩冲突说起。本月13日,叙利亚南部的苏韦达省爆发激烈武装冲突。
根据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消息,这次冲突发生在当地德鲁兹人群体与贝都因部落之间。冲突已经造成至少9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伤亡者中甚至包括儿童。冲突发生的第二天,叙利亚临时政府就向当地部署了安全部队,来平息冲突防止局势继续恶化。
按道理来说,这场冲突发生在叙利亚境内,是叙利亚的内部事务,由叙利亚政权来进行管控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其他国家即便有所关切和异议,也应该通过外交渠道进行表态。但以色列偏偏不走寻常路。
此次以军对叙南部发起轰炸,给出的理由非常的冠冕堂皇。以国防部长卡茨表明,以军此举是在对叙利亚政权发出“明确信号和警告”,卡茨还表示以色列“不会允许德鲁兹人被伤害”。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
以色列说得正气凛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只是借口。毕竟攻击德鲁兹人的不是叙利亚政府,而是另一支地方武装,可以色列却专打叙政府军。这到底是“保护德鲁兹人”,还是趁火打劫、为进一步吞噬叙利亚找借口?答案显而易见。
事实上,以色列对叙利亚有野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早在去年12月叙利亚政局突变的时候,以色列军队就以所谓的“边境防卫”为理由,趁乱出动大批兵力,迅速占领了戈兰高地缓冲区以及与其相毗邻的地区,并寻求与当地人口数最多的德鲁兹人进行合作,在叙南部建立所谓“防御区”。
不仅如此,以色列方面还公开要求苏韦达、库奈特拉、德拉这三个叙利亚南部省区“彻底非军事化”,禁止叙政权或其他武装进入。
而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朱拉尼为了保住眼下的权位,同意了以色列方面的要求。他深知自己统治基础本就十分薄弱,既没有广泛民意基础,也没有强有力的军事支撑,所以在面对以色列的压力时,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坚决与强硬,反而选择“委曲求全”。
不久之前,朱拉尼打着所谓“和平稳定”的旗号,主动割地划区,同意了以色列方面的“缓冲区”要求,并承诺撤出重型武器,只在这些地区保留轻装巡逻队。说白了,朱拉尼此举就相当于放弃了对这一大片国土的军事实控,彻底对以色列敞开“大门”。
同时朱拉尼还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进行会面,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还主动向美国“上贡”本国矿石资源,承诺为特朗普塑像,希望通过这种交易的方式换取美国的承认和以色列的背书。
【朱拉尼与特朗普会面】
但结果显而易见,这点“小甜头”满足不了以色列的野心。
对以色列来说,朱拉尼根本不值一提。以色列认为,他不过是当前局势下的一颗棋子——可以合作,但更容易清除。因为只要叙利亚还有一个统一象征存在,不管是朱拉尼亦或是其他人,都会成为以色列实现“戈兰战略”的障碍。
所以,不管朱拉尼如何妥协,只要他还挂着“叙利亚领导人”的头衔,以色列就不会放过他。
说到底,以色列真正想要的从来不是单纯的“边境安全”,而是整个叙利亚南部的控制权,甚至是彻底划入以色列版图。
要知道叙南部三省,正好毗邻戈兰高地,而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几十年来一直想吞并的战略重地。虽然以色列早已单方面宣布“戈兰高地属于以方”,但国际社会并不承认。如果能在叙南建立一个“非军事区政府”,甚至拉拢一部分德鲁兹人“自治”,就能一步步实现“事实上的吞并”,为其北部防线加一道保险。
朱拉尼幻想通过“割地求和”换取统治稳定,但事与愿违。软弱退让从来不是中东政治的“救心丸”,只会让敌人更快嗅到血腥味。毕竟以色列的野心,从不是“防守型”的,而是“吞并型”的。越是有人向它示弱,它就越会得寸进尺。
对中国和其他国际社会而言,现在更要警惕的是:以色列或许正在为“下一步行动”做铺垫。未来如果或许朱拉尼还继续持软弱退让态度的话,以色列吞并叙利亚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了。
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