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3174亿美元,较5月末增加322亿美元,涨幅为0.98%。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外储规模连续19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同时实现连续6个月的环比增长。与此同时,央行黄金储备数据同步公布,6月末黄金储备为7390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这已是央行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
外储规模重返高位的驱动因素
6月份外汇储备规模的显著上升主要源于两个关键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元指数在当月出现大幅下跌,跌幅达到2.5%,创下三年来的最低点96.9。这一变化直接推动非美货币集体升值,其中欧元兑美元上涨3.89%,英镑兑美元上涨2.1%。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非美货币的升值通过汇率折算效应,有效增加了外汇储备的规模。
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的总体上涨构成了另一重要推动力。6月份,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1.0%,标普500股票指数更是实现5.0%的涨幅。债券和股票等全球资产价格的上涨为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资产价格变化与汇率折算的双重效应,共同促成了当月外汇储备规模的上升。
市场对美国财政纪律和货币政策中立性的担忧持续升温,美元信用受损现象愈发明显。全球去美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进一步削弱了美元指数的表现。美国推进相关法案的举措引发市场对美元信心的再度动摇,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推动了6月份外储规模的较大幅度增长。
央行黄金储备的持续增持策略
央行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的举措体现了对国际储备结构优化的战略考量。尽管6月份的增持量为7万盎司,与前几个月相比处于相对低位,但这一持续增持的节奏符合市场预期。5月以来国际经贸摩擦态势有所降温,避险需求的弱化导致国际金价出现小幅调整,但整体仍维持在高位水平。
从国际储备结构的角度分析,截至6月末,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占比为7.0%,这一比例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5%左右。这种结构性差异为未来持续增持黄金储备提供了空间和必要性。黄金作为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基础。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使得国际金价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易涨难跌。从控制成本角度考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有所下降,而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则在上升。黄金储备的持续增加不仅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还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