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每年高考季,庞众望的名字都会被再次提及;他是沧州市2017年理科状元,744分被清华录取。
当年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亲自为他送去录取通知书,当迈进他家破旧的土胚房,看到映入眼帘满墙的奖状,不禁红了眼眶,感慨道:这才是真正从寒门飞出来的金凤凰。
故事并没有完,此后每年庞众望都会以各种奋斗的姿势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人们钦佩其励志和勤奋,为他的过往身世感慨,但更多的还是被他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染。
前不久,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次对话活动中,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庞众望谈及科研报国时,掷地有声的一席话“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
更是被人民网、央视媒体、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力挺”,配文:青年当如是。瞬间刷屏全网。
展开剩余88%看到这个貌似郭晶晶的少年,人们不由的会想到两个词:青年才俊、大有可为。
可谁曾想到他 “天崩开局”的身世:父亲精神分裂、母亲残疾,家中一贫如洗,还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尽管生活加诸在他身上很多不幸,但是他都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面对,终于活成了人群中的一道光。
从“废品少年”到清华博士庞众望1999年出生在河北沧州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他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而母亲庞志琴因先天性脊柱裂导致发育不全,一直以轮椅为伴。
一家人仅靠年迈的姥姥、姥爷捡拾废品为生,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庞众望从懂事起就担起照顾母亲的重担,5岁他就学着做饭、收拾家务,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
好景不长,6岁那年他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光手术费就需要4万元,很多人都劝说他的妈妈放弃:这孩子命太苦,治好了也是拖累,不如早点解脱。
但是他的妈妈无论如何都要救治孩子,希望孩子就是她全部的希望。
庞志琴坐在轮椅上挨家挨户的借钱,终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小众望成功完成了手术治疗,获得了新生。
虽然他的妈妈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却十分用心,即便家庭再困难也没放弃让孩子读书的想法。
因为做手术和供养读书,导致家里负债累累,庞志琴夜以继日的赶制手工针线活,满手都是针眼,却毫不抱怨,妈妈的勤快和乐观也深深感染了庞众望。
他除了更卖力的读书、学习,也在上下学的路上捡废旧纸箱、瓶子,帮助家人一起攒钱。
201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吴桥中学。
2017年他参加高考,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绩,并且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60分的加分,成为沧州市的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四年后,在学校多次获奖的他顺利毕业,并获得了直接攻读清华博士的资格。
母亲给予深远影响庞众望的故事很励志,打动无数人,大家感慨他身世的同时,也会替他感到高兴,虽然他家境贫寒,却从来不缺少爱。
我们可以看到,妈妈对他的影响深远,直接决定了他的品行修养及其未来的人生走向。
第一,母亲的陪伴成长
虽然庞众望出生在一个看似不完美的家庭中,母亲也身患残疾,但是却给了他满满的爱和安全感。
爱不是锦衣玉食,而是“我永远在你身后”的底气。
心理学上“安全基地理论”指出,孩子是从父母出发,去探索这个世界。父母的存在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照耀着孩子,孩子即便走的再远,回头也依然看到那束温暖的光。
庞众望小的时候,在学校学到什么知识,都会回家兴高采烈的告诉妈妈,妈妈也会在一旁耐心的倾听。
在成长过程中,妈妈是庞众望最依赖、最信任、最亲切的人。
两个人相处的时间最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妈妈给予了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
第二,母亲的坚毅品格和乐观态度
庞众望的妈妈因为从小身患残疾,被医生诊断断言“活不过20岁”,但是她却说:我像翻个倍。
她真是做到了,走过了人生短暂且有质量的48年,陪伴儿子21年。
母亲的这个故事在他心中种下了“勇气”的种子,他知道不要自我设限,不要轻易认输,他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可以“翻个倍”,做出更大的贡献。
庞众望的母亲无法辅导功课,甚至因身体原因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照顾孩子,但她不卑不亢的面对生活,反而让孩子学会独立和坚强;
即便是生活艰难,他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赚取生活费和奖学金,不去免费得到他人的帮助。
今年母亲节的前夕,在接受家乡媒体的采访时,他隔空对母亲说:妈,你看我做的很好。
大家发现庞众望非常爱笑,他说,从小我妈妈就把教育得挺乐观。妈妈常说,人要往前看。
我妈妈每天都在笑,我为什么要去难受?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的情绪表达风格通常在孩子12岁前完成内化。
庞众望母亲用关键成长期持续的情绪示范,塑造了他终身的乐观特质。
贫困可以限制物质传递,但积极情绪作为心理资源可以突破阶层限制。这正是庞众望突破寒门困境的隐形翅膀。
第三,真实的父母,培养出真实的孩子
庞众望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他“寒门出贵子”的逆袭,更在于他的母亲展现了一种真实而强大的养育方式。
她没有掩饰家庭的困境,没有伪装成无所不能的“完美家长”,而是以最真实的姿态陪伴孩子成长。
相比较很多父母焦虑“如何成为满分家长”,庞众望的妈妈恰恰给了孩子最珍贵的安全感和精神力量。
真实父母培养出的孩子更韧性,庞众望的妈妈没有给他优渥的物质条件,他一天补习班都没上过,却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因为母亲给他两样很重要的东西:
现实的认知——
庞众望的妈妈教会孩子不美化贫穷,也不渲染悲情,让孩子始终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就像他在日记中写的:
母亲从未给我买过教辅书,但她用脊梁为我搭建了最稳固的人字梯——一头连着泥土,一头伸向星空。解决问题的思维——
当资源有限时,妈妈教会孩子如何把劣势转化为动力,这种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不会因挫折而崩溃,反而会养成“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
如今现状令人敬佩2022年庞众望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如今,他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博士生研究生,曾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奖学金,还曾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还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专利。
今年4月,他在清华大学一场“科技报国与君子担当”对话活动中,一席话“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高考前夕,他被吴桥县特品味文旅形象大使,还来到自己的母校,为学子学妹们加油。
如今他有了志同道合的女友,两人感情非常好,对方家庭也给他很多温暖和爱。
他直言自己会也一直朝前看,拿他的话来说:
相比于不断提及那些苦难的过去,我更愿意追寻前方美好的未来。 一个人身后有影子,有人想要描摹影子的形状,但是我还是想要追光。祝福这个追光少年有一个锦绣前程,学有所成、达成所愿、报效国家。
读了庞众望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